回顶部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00时55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中新白羽肉鸭如何守护舌尖上的“中国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8-25  来源:🔗现代畜牧网  💛104

一、引言:当“中国鸭”遭遇“卡脖子”困局

“烤鸭出炉,皮脆肉嫩,香气四溢”,此般简洁描述,便能瞬间勾起无数人对北京烤鸭的馋意。其酥脆外皮、鲜嫩多汁的鸭肉,每一口皆是对美食的极致体验。而南京盐水鸭,凭借皮白肉嫩、肥而不腻的独特风味,成为江南餐桌常客,那淡淡的咸香,是岁月沉淀的味道。还有令人欲罢不能的卤鸭,鸭脖、鸭翅、鸭锁骨等,在卤汁浸润下,散发着麻辣鲜香的魅力,成为休闲时光的绝佳伴侣。从繁华都市的高档餐厅,到街头巷尾的小吃摊,鸭肉在中国的饮食版图中无处不在,充分彰显出中国人对鸭肉深入骨髓的喜爱。

然而,曾经的中国肉鸭市场,面临着种源被国外垄断这一严峻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白羽肉鸭市场90%的份额被英国樱桃谷鸭、法国奥白星鸭等“洋品种”占据。这些外来鸭种因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迅速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为引进这些种鸭,每年需支付数千万的引种费用,负担极为沉重。并且,过度依赖国外种源,致使我国肉鸭产业发展受限,一旦国外断供或提高引种条件,整个产业将面临巨大危机。

在这一关键时刻,一只名为“中新鸭”的国产白羽肉鸭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僵局。其诞生于山东高密的智慧牧场,背后是新希望六和集团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侯水生院士团队长达12年的不懈努力。自2012年启动联合育种工作,至2019年获得新品种证书,历经6代育种攻关,最终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新白羽肉鸭。这只小小的鸭子,承载着中国肉鸭产业的希望,改写了中国肉鸭种源依赖进口的历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从“引种依赖”到“自主可控”:中新鸭的育种突围之路

(一)打破垄断:一场关乎产业命脉的“基因之战”

2012年之前,我国白羽肉鸭种源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完全垄断,国内95%的白羽肉鸭种源依赖进口。每引进1只祖代种鸭,国内企业需支付高达500元的费用,这无疑是一笔高昂开支。同时,国外企业对核心育种技术严格保密,我国肉鸭产业在技术层面处处受限,发展举步维艰。这种“卡脖子”困境,不仅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压力,更威胁到我国肉鸭产业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为打破这一局面,新希望六和集团与中国农科院侯水生院士团队决定携手攻关。他们深知,育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足的耐心、坚韧的毅力以及大量的投入。团队从我国丰富的北京鸭遗传资源中,精心筛选出4个Z型专门化品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国内首个白羽肉鸭选育基础群。这是一场与时间和技术难题的赛跑,每一代选育都需经过严格筛选与评估。科研人员日夜坚守育种一线,密切观察鸭子生长情况,详细记录各项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历经6代高强度选育,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终于在2019年迎来胜利。“中新白羽肉鸭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肉鸭品种。这一成果凝聚着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与汗水,标志着我国肉鸭产业摆脱了对国外种源的依赖,掌握了自主的“鸭芯片”。

(二)“中国芯”的技术优势:吃得少、长得快、品质优

中新白羽肉鸭的诞生,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凭借其卓越性能成为肉鸭界的佼佼者。在生长效率方面,其优势显著。42日龄的商品鸭体重可达3.35公斤,料肉比低至1.85:1,比国外品种节省饲料60克/只。这意味着养殖中新白羽肉鸭,既能降低饲料成本,又能提高养殖收益。而且,其成活率高达98.5%,比国外品种提升1.5%,有效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

在肉质方面,中新白羽肉鸭同样表现出色。其肌间脂肪含量提高20%,使肉质更加鲜嫩多汁,口感丰富。皮脂率降低15%,减少了油腻感,更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无论是用于制作北京烤鸭,其酥脆表皮与鲜嫩鸭肉相得益彰;还是用于卤味、盐水鸭的制作,细腻肉质都能完美呈现各种风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中新白羽肉鸭还具备强大的抗逆性。通过AI算法优化抗病基因筛选,其抗热应激能力提升30%。在南方高温高湿环境下,其成活率比传统品种高8%,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优势使其在不同养殖环境中都能良好生长,为肉鸭产业的广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智慧农业赋能:当“数字鸭场”重塑养殖生态

(一)孵化环节:全球顶尖的“智能育婴房”

在高密六和的智慧孵化中心,一场科技与生命的奇妙进程正在展开。这里投资5000万元打造的智能孵化中心,宛如一座为雏鸭量身定制的“智能育婴房”,配备大箱体孵化器、落盘机器人、臭氧洗蛋机等一系列国际顶尖设备,开启了肉鸭孵化智能化的新篇章。

大箱体孵化器作为核心设备之一,犹如一个巨大的恒温摇篮,能够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关键参数。传统孵化方式中,温度和湿度控制多依赖人工经验,误差较大,导致孵化率不稳定。如今,大箱体孵化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将温度波动控制在±0.1℃以内,湿度控制在±2%以内,为种蛋孵化提供最为适宜的环境。这种精准环境控制使孵化效率大幅提升,相比传统孵化方式提高40%,雏鸭合格率达到98%,每一枚种蛋都能在此得到精心呵护。

落盘机器人的引入,给孵化流程带来革命性变化。过去,种蛋落盘需大量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易因人为因素导致种蛋受损。现在,落盘机器人如同一位训练有素的“机械臂舞者”,可根据预设程序,精准地将种蛋从孵化器转移到出雏盘中。其操作速度快,每小时可处理数千枚种蛋,误差极小,极大提高了落盘效率与准确性。这不仅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还避免人工操作对种蛋造成的潜在损伤,为雏鸭顺利诞生提供保障。

臭氧洗蛋机的应用,为种蛋健康孵化提供坚实保障。孵化前,种蛋表面可能携带各种细菌和病毒,若不彻底清洗,这些病原体易在孵化过程中传播,影响雏鸭健康。臭氧洗蛋机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能快速、高效杀灭种蛋表面有害微生物,且不会对种蛋造成任何损伤。经过臭氧清洗的种蛋,孵化率更高,雏鸭健康状况也显著改善,从源头上保障了肉鸭养殖品质。

在这个“智能育婴房”里,科技力量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除先进设备外,还采用全流程数据管控技术。每个种蛋进入孵化中心时,都会被植入一个RFID芯片,如同拥有一张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通过这个芯片,工作人员可实时追踪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翻蛋频率等12项关键参数。一旦某个参数出现异常,系统立即发出警报,工作人员能及时调整,确保每只鸭苗从出生就拥有最佳生长环境。这种全流程数据管控,不仅提高了孵化成功率,还为后续养殖环节提供宝贵数据支持,使养殖过程更科学、精准。

(二)养殖环节:会“思考”的智能鸭舍

走进高密六和的智能鸭舍,仿佛进入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农场。这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与养殖工艺深度融合,打造出一个会“思考”的智能养殖环境,为鸭子提供前所未有的舒适生活条件。

环境控制是智能鸭舍的核心功能之一,其精准程度令人赞叹。湿帘降温系统与智能传感器紧密联动,如同一位贴心管家,时刻关注鸭舍内温度变化。炎热夏季,温度升高时,智能传感器迅速捕捉变化并将信号传递给湿帘降温系统。湿帘降温系统立即启动,通过水分蒸发吸收热量,快速降低鸭舍内温度。同时,通风系统自动调节风速和风量,确保鸭舍内空气流通顺畅。这种精准环境控制使鸭舍内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范围,夏季鸭群热应激发生率下降60%,让鸭子在炎炎夏日也能感到凉爽舒适。寒冷冬季,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外温度和鸭舍内温度需求,自动调整供暖设备运行,确保鸭舍内温暖如春,同时降低能耗25%,实现节能与舒适的完美平衡。

健康监测是智能鸭舍的另一大亮点。这里部署了声音传感器和红外摄像头等多种监测设备,如同鸭群的“健康卫士”,时刻守护鸭子健康。声音传感器能敏锐捕捉鸭群咳嗽频率和异常叫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警报。红外摄像头通过监测鸭子步态、羽毛状态等指标,利用AI系统在30秒内完成对鸭群健康状况的初筛。若发现某只鸭子行动迟缓、羽毛杂乱,AI系统判断其可能存在健康问题,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工作人员。这种智能化健康监测大大提高了疫病预警准确率,达到95%,让养殖户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疫病发生和传播。

饲料投喂也实现了智能化和个性化。基于鸭子生长模型,智能投喂系统根据每只鸭子生长阶段、体重和健康状况,动态调整日粮配方,实现“私人定制”式精准投喂。每只鸭子日均营养摄入误差小于1%,确保获得充足且均衡的营养。这种精准投喂不仅提高鸭子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还降低饲料成本10%,为养殖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智能鸭舍里,鸭子吃得好、长得快,生活无忧,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鸭肉产品。

(三)管理环节:数据驱动的“四个每一”精细化

在高密六和,智慧农业不仅体现在养殖和孵化环节,更深入到企业管理层面。通过构建全链条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驱动的“四个每一”精细化管理,使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全链条数字化平台如同企业的“智慧大脑”,打通养殖、孵化、屠宰等200多个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协同处理。管理者通过驾驶舱,可实时查看300多个核心指标,如鸭群生长数据、饲料消耗情况、孵化率、屠宰量等。这些数据一目了然,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在物资采购方面,通过数字化平台,管理者能实时了解各养殖场物资需求,实现集中采购和精准配送,单场物资采购效率提升40%。同时,库存管理更高效,库存周转率优化25%,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员工绩效“与鸭共舞”的机制,有效激发全员精细化管理意识。企业推行“人为己干”机制,员工奖金与所管鸭群的料肉比、成活率等8项关键指标挂钩。保育阶段成活率每提升1%,班组奖金上浮2%,这种直接利益关联让员工更关注鸭群生长状况,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养殖效益。日常工作中,员工会更细心观察鸭子行为,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他们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养殖和管理,确保每个环节做到最佳。这种精细化管理意识的提升,不仅提高鸭群养殖质量,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从“产业突围”到“生态共赢”:中新鸭的蝴蝶效应

(一)经济账:省下引种费,激活全链条

中新鸭的成功培育,为我国肉鸭产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以新希望六和为例,在引种费用上,公司每年引种成本下降60%,节省资金高达2000万元。这笔资金的释放,使企业有更多资源投入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在技术研发方面,新希望六和加大对饲料配方、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投入,开发出更适合中新鸭生长的高效环保饲料配方,进一步提高饲料转化率;在疫病防控上,通过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和技术,建立更完善的疫病预警和防控体系,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率。

在全产业链上,中新鸭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在父母代养殖环节,每单元中新鸭祖代鸭比引进品种多提供10个单元父母代,祖代场每年因此多收入1840万元。在商品代育肥环节,中新鸭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优势充分体现,养殖户养殖每只中新鸭的利润比传统品种高出0.51元。新希望六和年出栏量4.5亿只肉鸭,仅此一项,养殖户每年可多收入2.3亿元。在屠宰加工环节,中新鸭的高出肉率和优质肉质,使加工企业综合毛利提高45元/吨。以年生产110万吨肉鸭计算,加工企业每年可增加收入4950万元。2023年,整个肉鸭产业总产值增加12亿元,相关企业平均利润率提高5个百分点,形成从种源到终端市场的良性经济循环。

(二)民生账:让国人吃得放心、吃得美味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中新鸭凭借全程可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安心保障。每一块中新鸭肉都附带300多项养殖数据,从鸭苗孵化、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疫病防控,到最后的屠宰加工,整个128个环节均可追溯。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这些详细信息,了解所食用鸭肉的“前世今生”。在养殖过程中,中新鸭养殖场严格控制病原污染,将病原污染率控制在0.01%以下,确保鸭肉品质和安全。

除安全保障外,中新鸭在口感上更符合国人口味。针对中式烹饪习惯,中新鸭在育种过程中对基因进行优化。制作南京盐水鸭时,中新鸭加工出成率比传统品种提升3%,鸭肉更加鲜嫩多汁,咸香适中;制作北京烤鸭时,中新鸭皮脂比被控制在黄金比例,烤出的鸭皮更加酥脆,鸭肉更加鲜嫩,口感丰富,满足消费者对传统美食的高品质需求。无论是家庭烹饪还是餐厅美食,中新鸭都以出色品质,为国人餐桌增添更多美味。

(三)行业账:从“跟跑”到“领跑”的全球竞争力

中新鸭的出现,彻底打破国际肉鸭种业的垄断格局。2024年,中新鸭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成为肉鸭市场重要力量。随着中新鸭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外肉鸭品种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不得不降低价格维持市场份额,平均降价幅度达到30%。这不仅让国内养殖户和企业受益,也推动全球肉鸭种业格局重构,中国肉鸭产业在国际市场话语权显著提升。

在绿色发展方面,中新鸭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配套的沼气发电、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养殖废弃物高效利用。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经过处理后,转化为沼气用于发电,沼渣和沼液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单场碳排放强度比传统模式下降40%,中新鸭养殖模式成为农业农村部主推的“低碳养殖”示范模式。这一模式的推广,不仅助力我国肉鸭产业可持续发展,也为全球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五、未来展望:当“中国鸭”飞向世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新白羽肉鸭未来前景广阔。目前,中新鸭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建立12个智慧扩繁基地,形成以山东为核心、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在江苏,中新鸭凭借优良品质迅速占领当地肉鸭市场,成为养殖户首选品种;在广东,中新鸭与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结合,为烧腊、卤味等传统美食注入新活力;在四川,中新鸭适应了当地养殖环境,以独特风味赢得消费者喜爱。这些智慧扩繁基地,不仅是中新鸭的生产中心,更是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的前沿阵地。通过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设备应用,不断优化养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为全国肉鸭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新鸭积极迈向国际市场。其先进育种技术和卓越生产性能,吸引众多东南亚、中亚国家关注。在越南,中新鸭引种和养殖成效显著,为当地肉鸭产业带来新发展机遇;在哈萨克斯坦,中新鸭养殖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些成功案例,不仅提升中国肉鸭产业国际影响力,也为中新鸭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中新鸭有望成为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让世界领略中国优质肉鸭的独特魅力。

从“引种-消化-吸收”到“创新-输出-引领”,中新鸭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打破国外种源垄断,实现肉鸭产业自主可控,更以智慧农业为引擎,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中新鸭不仅是一只鸭子,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名片,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有力见证。它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农业的创新力量和无限潜力。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