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 13时16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聚智汇力协同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质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9-29  来源:🔗农民日报  💛52

兽医给养殖户的骆驼采血。 资料图

兽医对养殖场进行巡查。 资料图

兽医在养殖场开展免疫检测采样。 资料图

“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必须紧扣当下养殖业发展需求,实现服务供给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在近日举办的人兽共患病防控兽医流行病学高级研修班上,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以下简称“动卫中心”)负责人表示。

在会上,来自各省(市)疫控中心负责人、专家学者就中小养殖场(户)面临的防疫服务缺口、兽医社会化服务的难点堵点等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总结推广各具地方特色的先进经验,有效破解兽医社会化服务长远发展难题。

多元探索 发展成效初显

近年来,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下,各地立足实际,深耕兽医社会化服务创新实践,通过分类推进动物防疫合作社(公司)、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各展所长,分级部署省、市、县协同联动的推进机制,分区设计适配不同养殖模式的服务路径,分步实施从基础构建到体系成型的发展规划,在培育起近6000家动物防疫合作社的基础上,催生了以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代表的多元服务形态。如今,从强制免疫、疾病诊疗到疫病防控、无害化处理,兽医社会化服务正逐步融入动物防疫全链条,成为支撑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力量。

当前,以动物防疫合作社为主体提供兽医社会化服务,是全国多数省份普遍采用的做法。此类组织依托村级防疫员熟悉辖区养殖情况、贴近养殖场(户)的优势,精准承接强制免疫、疫情排查、采样监测等基础服务。同时,通过统一调度防疫力量和规范服务流程,提升基层防疫工作的专业性与效率。如今,该服务模式已成为连接政府与养殖户的重要纽带,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湖南省在45个县(市、区)成立了140个服务组织承接强制免疫、监测采样等工作,有效保证了中小养殖场(户)的免疫密度与质量。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通过委托动物防疫合作社承接布病监测采样等工作,有效解决了基层防疫力量不足、覆盖不到位的问题,更好实现布病监测采样全覆盖。

另一方面,通过“大型企业+养殖户”模式提供兽医社会化服务,也是此次座谈会讨论的焦点。专家介绍,大型企业依托自身技术团队和资源优势,为养殖场(户)提供疫病防治、疫苗及兽药使用指导等专业服务,弥补中小养殖场(户)的技术短板。同时,通过规模化采购和统一供应,降低养殖场(户)在兽药、饲料等物资上的采购成本;提供标准化免疫流程和技术支持,减少疫病传播风险,稳定养殖效益。此外,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养殖场(户)向规范化、集约化转型。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也是兽医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关键力量。此类组织具有深厚的科研积累和专业的人才队伍,能为基层提供更为精准的疫病检测、诊断和科学的防控方案,以破解中小养殖场(户)在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将兽医社会化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还能在为养殖场(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防疫工作,使学生在疫病检测、免疫操作等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扬州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多次组织专家和学生开展养殖实践,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养殖防控的实践中。

难点堵点仍待破解完善

尽管各地在兽医社会化服务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服务体系的完善性、服务能力的专业性、服务过程的规范性、服务主体的稳定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专家介绍,现有服务供给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还不匹配,当前多数地区兽医社会化服务仍集中在强制免疫等传统领域,在动物疾病诊疗、生产技术服务等市场化环节或新兴领域未能有效参与。此外,部分服务组织规模较小,服务范围局限在乡级行政区域,缺乏跨区域、规模化服务能力,难以形成集约化服务优势。下一步需要通过完善服务体系、补齐服务缺口、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更好支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队伍专业性不足也是各地面临的普遍问题。基层服务力量仍以村级防疫员为主,存在学历偏低、技能不足等问题。尽管多地尝试通过绩效考核优化队伍,但受薪资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作环境艰苦等因素影响,服务队伍新鲜血液补充渠道不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制定兽医社会化服务相关标准,在服务组织自身管理规范、具体服务操作要求等方面缺乏参照。实践中,部分服务组织规范化程度不高,内部管理制度多呈粗放状态,未形成系统完备的运行管理机制;在具体服务环节,流程把控、操作执行等方面规范性不足,既影响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也对兽医社会化服务的整体效能提升形成制约。专家认为,亟须通过制定相关标准,补齐规范性短板。

从服务主体的稳定性看,部分服务组织仍然存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据调研情况,多数服务组织市场化创收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弱。随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实施,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逐渐强化,若干动物防疫责任将逐渐回归生产经营者。为此,服务组织需主动拓展市场化经营性服务内容,稳步扩大经营性收入规模,切实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为保障服务主体稳定、推动行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兽医社会化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工作,是兽医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当前,兽医社会化服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动卫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关键是要找到适合本地的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让社会化服务真正成为防疫屏障的“加固剂”、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与会专家认为,要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政府做好政策托底和方向把控,市场发挥服务活力与创新优势;要通过政策与标准给服务“画边界”“立规矩”,明确规范要求,确保社会化服务行稳致远。

接下来,各方将围绕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共识,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兽医社会化服务规范化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效能。

刘德举 高璐 滕翔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