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季仔猪生长慢易生病的因素
1、母猪因素:奶水质量是关键
母猪在哺乳期的营养摄入至关重要。秋季气温变化大,若母猪饲料的营养成分不足或配比不合理,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就会导致乳腺发育不良,奶水分泌量减少且质量变差。
像有些猪场在秋季没有及时调整母猪饲料配方,依然沿用夏季的低能量饲料,使得母猪摄入能量不足,产奶量大幅下降 ,仔猪吃不饱,自然生长缓慢。
另外,母猪产后若患上乳房炎、子宫炎等疾病,不仅会因身体不适而减少采食量,还会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和质量,让仔猪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
2、仔猪自身:消化吸收与免疫
仔猪刚脱离母乳,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肠道菌群也尚未完全建立。秋季的饲料如果发生变化,比如从富含乳糖的母乳过渡到以淀粉为主的固态饲料,仔猪很可能无法适应,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困难,影响生长。
同时,秋季气温多变,昼夜温差大,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难以快速适应外界温度变化,容易受寒感冒,免疫力下降,一旦被病菌侵袭,就会引发各种疾病,阻碍生长发育。
3、寄生虫作祟
经过炎热的夏季,猪舍内的卫生环境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寄生虫卵或幼虫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大量繁殖。秋季仔猪接触到这些寄生虫后,极易被感染。像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会在仔猪肠道内寄生,争夺营养,损伤肠道黏膜;
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腹泻,营养吸收受阻,身体逐渐消瘦,生长速度停滞。体表的疥螨、虱子等,会引起仔猪皮肤瘙痒,影响其休息和采食,同样对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病毒性疾病威胁
秋季是多种病毒性疾病的高发期,如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这些病毒传染性强、危害大,一旦仔猪感染,免疫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以猪蓝耳病为例,感染后的仔猪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即使病愈后,也可能成为僵猪,生长缓慢,失去养殖价值 。而且这些病毒性疾病常常会引发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大,对仔猪生长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二、秋季仔猪易患疾病大盘点
1、呼吸道疾病
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发,传播迅猛,常呈群体感染态势。患病仔猪体温会急剧升高至 40 - 42℃,精神萎靡不振,食欲锐减甚至废绝。同时伴有咳嗽,咳嗽声频繁且剧烈,还流出大量清鼻涕,呼吸急促,肌肉疼痛致使其不愿站立行动迟缓。
支原体肺炎:也叫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仔猪患病后,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尤其在清晨、夜间以及剧烈运动后,咳嗽气喘症状会明显加重。随着病情发展,仔猪生长速度显著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具有高度传染性。病猪体温迅速升高,呼吸困难,常常呈犬坐姿势,试图缓解呼吸压力。咳嗽剧烈,口鼻会流出带有血色的泡沫样分泌物。急性型病例死亡率颇高,慢性型则会导致猪生长缓慢。
2、消化道疾病
仔猪黄白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1周龄内仔猪易发黄痢,俗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发病仔猪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稀粪,粪便中常含有凝乳小片、小气泡并带有粘液,有酸臭味。
病程较短,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10 - 30日龄仔猪易发白痢,即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粪便呈乳白色、淡黄色或灰白色,质地粘稠,带有特殊腥臭味 。一般体温和食欲正常,但突然腹泻,病程相对较长,死亡率较低,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猪传染性胃肠炎:这是一种高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发,各个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不过,1周龄以内的仔猪最为脆弱,一旦感染,病情发展迅速,从出现症状到死亡通常仅需2 - 7天,死亡率高达 100%。
病仔猪会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粪便呈喷射状,还伴有频繁呕吐,短时间内就会严重脱水。肥猪、母猪和公猪症状相对较轻,常见厌食,部分会出现呕吐,严重的排喷射状水便。泌乳母猪感染后还会导致泌乳停止,间接加重仔猪的死亡风险。
霉菌毒素中毒:秋季雨水较多,饲料若储存不当,极易发霉变质产生霉菌毒素。仔猪食用后,会出现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腹泻等症状。长期摄入还会损害肝脏、肾脏等器官,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其他疾病的感染几率,严重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