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03时17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解读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对猪价有什么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7-28  来源:🔗大畜牧网  💛140

今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 《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九个方面部署了23条具体举措提振农产品消费。也就是从多个维度对农产品消费进行了系统性的促进和引导,其中虽未专门针对生猪或猪肉市场进行单一、直接的表述,但从整体政策框架来看,该方案对猪价是有可能产生间接影响的,具体影响方向和程度取决于多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策核心目标与猪价的关联点

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

“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农产品整体消费的政策环境,对猪肉消费也具有正向拉动作用。

二、对猪价产生积极影响的方面

1、 促进消费场景多元化,有望拉动猪肉需求

方案提出:

丰富农产品消费场景,如“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

结合“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推动“土特产”(包括猪肉及其制品)的消费;

鼓励对接餐饮细分领域,满足不同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等)的食品需求。

解读: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包括猪肉在内的肉制品在各类消费场景中的曝光度和销量,尤其是在节假日、文旅活动、运动赛事期间,猪肉消费(特别是深加工产品如火腿肠、熟食、预制菜等)可能迎来增长,从而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

2、提升冷链物流与市场流通效率,有助于稳定猪价波动

方案提出:

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推进“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设施水平。

解读: 生猪及猪肉的流通效率提高,有助于缓解因运输、储存等环节不畅导致的局部供需失衡和价格剧烈波动,从长期看有利于形成更为平稳的市场价格。

3、品牌化与品质提升,有助于提高猪肉溢价空间

方案提出:

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水平;

强化农业品牌培育,包括设立精品品牌专馆、直播推介等;

推动优质优价。

解读: 若猪肉及猪肉制品(如地方特色肉制品、品牌冷鲜肉、土猪肉等)能够借助品牌化与质量分级体系提升附加值,将有助于部分优质猪肉产品获得更高市场价格,同时也可能带动整体消费升级,对猪价形成结构性支撑。

4、 促进线上与线下消费融合,拓展猪肉销售渠道

方案提出:

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发展社区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

提升直播电商水平,鼓励农民主播推广农产品(包括肉制品)。

解读: 生鲜猪肉及加工肉制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更高效触达消费者,尤其在疫情期间及之后,线上猪肉消费习惯逐渐养成,有助于扩大消费群体和销售半径,进而对需求端形成拉动。

三、对猪价影响有限或不确定的因素

1、 政策未直接提及生猪产能调控或猪肉收储机制

该方案更多是从消费端、流通端、品牌端、营销端发力,而未直接涉及生猪生产端的调控(如产能去化、母猪存栏控制)、储备肉投放或进口调节等影响猪价的核心供给侧手段。

因此,若未来生猪供应过剩、产能高企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单靠消费端刺激可能对猪价的拉动作用有限。

2、消费提振效果需要时间积累

虽然政策从多个维度促进包括猪肉在内的农产品消费,但消费习惯的培养、品牌认知的提升、渠道下沉的成效等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短期内对猪价的直接影响可能并不显著。

四、综合判断:政策对猪价影响偏积极,但非决定性

1、该政策整体上有利于营造更良好的农产品消费环境,对猪肉消费有间接促进作用,从而可能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尤其是在消费升级、品牌打造、渠道拓展等方面。

2、猪价的走势仍然主要取决于供需基本面,特别是生猪产能、市场出栏量、消费实际恢复力度等因素。如果未来生猪供应持续过剩,单靠消费端政策难以完全扭转猪价低迷态势。

3、对于养殖户、猪肉企业而言,应密切关注政策落地过程中在品牌建设、渠道拓展、产品差异化等方面的机遇,同时合理控制产能,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