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养猪业格局,正上演着一场现代版"合纵连横"的激烈博弈。非瘟疫情如同燎原之火,重塑了行业生态,使两种主流模式——"公司+农户"的合纵之道与"自繁自养一体化"的连横之术,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与战略抉择。
非瘟改写规则,合纵连横此消彼长
过往数十年,"公司+农户"模式依托其轻资产快速扩张与风险分散的特性,稳坐行业主流交椅。
然而,非瘟疫情犹如一场突袭的"遭遇战",瞬间改变了竞争规则。以牧原为代表的"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凭借集中管理的防疫优势与成本控制能力异军突起,一举撼动原有格局。
其核心"三板斧"——极致成本控制、严密防疫体系与智能化深度改造,成为其在行业剧变中迅速称雄的关键利器。但连横派亦非高枕无忧:环保高压线始终如利剑悬顶,大规模扩张伴随垄断质疑,而持续高企的负债率,更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合纵派的代表温氏,其"公司+农户"模式本质是资源整合的联盟策略。企业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支撑,农户承担育肥环节,最终统一回收销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该模式在政策扶持、疫病风险分散上优势显著。
然而,对庞大农户网络的管理,导致品控一致性挑战、成本传导压力及深度依赖,成为其难以回避的软肋。当非瘟防控步入常态化,合纵模式亦在进化,"放养"等升级形态开始崭露头角,试图在适应新环境中重焕生机。
政策定调反内卷,三分天下格局初显
行业发展方向已烙上鲜明的政策印记。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座谈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内卷"与产能调控导向。
这一信号对以规模激进扩张见长的连横派构成直接影响,发展逻辑面临重塑。政策导向明确要求龙头企业承担带动责任,通过"托管代养"、"订单养殖"等创新机制,引领中小养殖主体共同发展,着力构建"国有资本、大型民营企业、家庭农场"协同并进、三分天下的产业新生态。
有行业人士警示:"产业健康度,取决于其最脆弱环节有多结实。"此言精准点破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未来的真正赢家,并非仅取决于规模大小或短期成本高低,而在于能否将农民可持续获益、土地生态承载力红线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这三股看似独立实则紧密交织的力量,真正有机融合,锻造为支撑产业稳健前行的坚韧链条。
战国烽烟未熄,合纵连横的谋略远未终结。政策已为未来养猪业描绘出包容性发展的蓝图。谁能在成本、防疫、环保、协作的多重挑战中找到最优解,将农民福祉嵌入增长基因,让土地休养生息成为发展前提,使政策目标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谁才可能真正赢得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持久战。
这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产业大考,答案仍在书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