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瘟疫情在中国的规律:
一是持续性。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点状或局部片状发生。
二是季节性。即冬季、春节后、雨季集中爆发季节性高峰。
二、今年已体验了非瘟一次性杀伤力的阵痛,明年将领略非瘟持续性杀伤力的长痛。非瘟来了就不走,来了就扎根中国。一旦条件适宜,就爆发。一旦养殖密度大了,就爆发。一旦遇到冬季、春节后、雨季就集中爆发出现季节性高峰。并且未来每年都将按照冬季、春节后、雨季这三个疫情高峰期,在中国扫荡一遍。
非瘟病毒不会自然弱化、自然消失,否则近100年后传到中国的今天,就不会对中国产生如此强大的杀伤力。一切认为非瘟病毒会自然弱化、自然消失的观点,不仅无知,而且误国误民。
三、非瘟病毒在中国已全国性大片状存在的大环境中,建立点状的完全隔离的封闭式养猪场,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是中国养猪业的唯一出路。
四、非瘟改变了中国养猪业的竞争格局,将两步走的产业升级整合并为一步走。新的竞争格局是:赢家通吃。即:能确保把猪养活的优势企业将通吃不能把猪养活的各类市场主体退出后的巨大市场缺口。
五、非瘟疫苗未来3-5年内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安全性差的非瘟疫苗是“温柔杀手”,打了疫苗后第一天就进入死亡倒计时。
六、猪股的投资逻辑
(1)供应:非瘟造成中国猪供应近一半的市场缺口。这不是普通猪周期,而是猪灾难。
(2)消费:中国人吃猪肉的习惯和量并没有变,市场规模万亿。
(3)谁来填补这个巨大的供应缺口:只能是能确保把猪养活的公司。
(4)目前能确保把猪养活的上市公司只有3家。所以这3家将“赢家通吃”中小散户和防疫能力差的各类市场主体退出后留下的巨大市场缺口,成为“猪灾难”的最大赢家。
七、关于猪价
(1)春节前猪价受政府压价、民间抛售双重压制,关键看能不能压住。如果节前压不住,节后就更压不住。
(2)春节后,供应将大幅减少,真实的供应对真实的消费,猪价涨幅与消费降幅之间的平衡点有望真正探出来。
(3)明年下半年,关键取决于第二个疫情年度(2019年冬季-2020年夏季)的去产能情况。如果去产能大,明年下半年的供应将最少,而且无论政府,还是民间,手中都无肉可抛,只能靠进口,除了进口没有其它任何实效办法平抑猪价。如果没有去产能,那么明年三季度后,猪肉供应有望增加。
正文:
一、非瘟疫情的规律:持续性、季节性
表1:全国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同比数据:
以上数据,特别是环比数据,并结合全国非瘟疫情发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非瘟疫情在中国的传播和爆发,表现出两个非常显著的规律:
规律一:持续性。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点状或局部片状发生。
规律二:季节性。环比数据有两个高峰:最高峰是7-8月份,环比减少都在-9%左右。次高峰是1-2月份,环比减少都在-5%左右。这两个高峰与中国的气候特征、人流高峰、降水高峰高度吻合。
季节性规律1:冬季。冬季非瘟高发原因:
(1)猪的抗病能力在冬季最差,猪的各类疾病在冬季本来就是最高发期。
(2)北方冬季的猪舍,无法同时兼顾通风和保暖。在保证取暖后,猪舍内空气不流通,容易感染病毒;在保证通风后,猪舍内温度下降,猪容易感冒。
(3)结冰使消毒水无法发挥作用。
(4)雨雪泥浆大幅降低洗消效果。
2018年正是从12月份开始,生猪存栏环比明显下降。下文我将专门分析2019年冬季东北、华北的疫情。
季节性规律2:春节后。春节后非瘟高发原因:
(1)人口大流动。中国人口流动的最高峰就是春节,全国人民在春节走亲访友、回家过年、年后上班的同时,也带着非瘟病毒在神州大地上来回传播。今年两广疫情的爆发就是在春节后,春节后在两广工作的全国人民返回两广上班的同时,也把全国各地的非瘟病毒带回了两广,同时叠加两广的春季雨季,所以,两广的非瘟疫情在春节后爆发,一直持续到6-7月份。
我上上周在山东调研,山东猪业人士普遍担心今年春节后山东本地疫情。
表2:2019年两广能繁母猪每月环比下降幅度:
数据来源:互联网
(2)农贸市场最繁荣。按规定,病猪都要无害化处理。但实际部分病猪都被猪贩子以极低价格买走,城市大超市肯定不敢去,就去了农村农贸市场。春节农贸市场的繁荣也顺带着非瘟病毒大传染。
季节性规律3:雨季。7-8月份,是长江中下游的雨季。长江中小游,正是中国生猪主产区,合计出栏量在全国占比超过1/3。雨水泥浆,本身不利于洗消。非瘟病毒在水中能存活,在水游生物中存活时间长,能随水流传播。特别是部分地区不负责任的受灾养猪户将非瘟病死猪随意扔在马路边、水沟里,任非瘟病毒自然扩散。
流行病学有个重要规律:重大洪灾后有重大疫情。非瘟病毒生存力强,传染快,死亡率高,一旦遇上洪水,必将加速非瘟疫情的传播。
我上上周在山东调研时得知,山东养猪重镇寿光市,今年夏天就因为洪水,同时非瘟泛滥,而死了很多猪。
我上周在河南调研时得知,河南信阳今年8月份非瘟疫情大爆发,也是伴有大雨。
所以,无论无论哪个地方,只要有雨季,特别是洪灾,都可能引发非瘟疫情的高峰。
表3:2019年长江中小游各省能繁母猪每月环比下降幅度:
季节性规律3:雨季。7-8月份,是长江中下游的雨季。长江中小游,正是中国生猪主产区,合计出栏量在全国占比超过1/3。雨水泥浆,本身不利于洗消。非瘟病毒在水中能存活,在水游生物中存活时间长,能随水流传播。特别是部分地区不负责任的受灾养猪户将非瘟病死猪随意扔在马路边、水沟里,任非瘟病毒自然扩散。
流行病学有个重要规律:重大洪灾后有重大疫情。非瘟病毒生存力强,传染快,死亡率高,一旦遇上洪水,必将加速非瘟疫情的传播。
我上上周在山东调研时得知,山东养猪重镇寿光市,今年夏天就因为洪水,同时非瘟泛滥,而死了很多猪。
我上周在河南调研时得知,河南信阳今年8月份非瘟疫情大爆发,也是伴有大雨。
所以,无论无论哪个地方,只要有雨季,特别是洪灾,都可能引发非瘟疫情的高峰。
表3:2019年长江中小游各省能繁母猪每月环比下降幅度:
小结:非瘟疫情在中国的规律:
一是持续性。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点状或局部片状发生。
二是季节性。即冬季、春节后、雨季集中爆发季节性高峰。
二、今年已体验了非瘟一次性杀伤力的阵痛,明年将领略非瘟持续性杀伤力的长痛
普通疫情,无论是禽流感、普通猪瘟等动物疫情,还是非典等人的疫情,往往来时如山倒,去时如抽丝。即使不防不治,甚至完全不管,过一段时间后,疫情就自然消失。
但非瘟与普通疫情的最大区别在于:非瘟来了就不走,来了就扎根。
非瘟病毒会自然弱化?自然消失吗?
非瘟病毒如果能自然弱化、自然消失,那么,在非瘟爆发近100年后,现在传到中国,就不会对中国产生如此强大的杀伤力。
一切认为非瘟病毒会自然弱化、自然消失的观点,不仅无知,而且误国误民。
上文已分析,非瘟在中国的规律:一是持续性,二是季节性。即非瘟来了就不走,来了就扎根。一旦条件适宜,就爆发。一旦养殖密度大了,就爆发。一旦遇到冬季、春节后、雨季就集中爆发出现季节性高峰。
今年5月,一位全球著名种猪公司的专家在与我交流时,就对非瘟在中国的影响做出前瞻性预判:每3年全国至少90%的猪场都将被非瘟轮染一遍。
今年(2019年),非瘟对中国生猪存栏去化超过40%,这不是普通猪周期,这绝对是灾难,我们已经体验了非瘟在今年一次性杀伤力的阵痛。明年,我们将开始体验非瘟持续性杀伤力的长痛。即明年开始,未来每年都将按照冬季、春节后、雨季这三个疫情高峰期,在中国扫荡一遍。
绝非危言耸听!下面数据为证:
去年冬季,东北、华北疫情最严重,但这已算在上一个疫情年度(2018年冬季-2019年夏季)。
下一个疫情年度(2019年冬季-2020年夏季),今年冬季,非瘟在东北、华北的疫情已经再次开始,而且很严重。
编辑:姚红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