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16时23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分析 » 行情分析 » 正文

2019年我国猪肉消费量创15年新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5-13 💛2612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生猪期货对应的下游消费产业以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为主。“受非洲猪瘟的持续影响,2019年国内猪肉产量为4255万吨,环比下滑21.98%,猪肉消费量仅为3793.7万吨,创近15年的新低。”某养殖企业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据介绍,2005—2014年,我国猪肉消费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5年出现小幅下滑,而后趋于稳定。2018年,我国猪肉消费量为5519.08万吨,环比小幅增长1.15%。2018年,国内生猪供应量涨势缓慢,主要原因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生猪调运受限,主销区生猪供应不足,主产区供应充足但消费不足,造成生猪消费整体缓慢。

从人均猪肉消费数据观察,2008年起,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达到10年以来的峰值40.3公斤,较10年间的最低值31.58公斤增加8.72公斤。而2016年开始,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出现下降。2019年,受产量大幅减少的影响,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7.1公斤(根据我国猪肉产量及人口数量计算所得),环比大幅下滑30.03%。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猪、牛、羊、禽肉产量为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牛肉产量为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为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为2239万吨,增长12.3%。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国内猪肉产量大幅下滑,牛、羊与禽肉总产量则呈现增长态势,替代作用明显。后期,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牛、羊、禽肉对猪肉的替代效应将更加明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关注的不再是‘吃得多’的问题,而是‘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认为, 随着牛、羊、禽等肉类供给的增加,消费者在肉类消费中拥有了更多选择,肉类的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猪肉消费量的比重逐渐下降。

猪肉消费量的下滑除了与非洲猪瘟有关,也与我国猪肉消费结构密切相关。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生猪屠宰量达24251.78万头,较2017年增加2067.94万头。全国生猪屠宰量占比排名前十的地区分别为广东、山东、四川、河南、江苏、浙江、湖南、广西、河北和湖北,上述地区屠宰量占总屠宰量的比重为69.25%。其中,前5个地区占比为47.27%,广东约占13.77%,山东约占11.73%。

生猪出栏后进入屠宰场,经过屠宰,分割成各类猪肉产品。屠宰企业猪肉产品主要分为鲜肉(猪肉鲜品)及冻肉(猪肉冻品)两大类,除了生产环节略有不同外,两大类产品的下属分类一致,均为白条类及分割类。

“近年来,我国猪肉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再从热鲜肉到冷鲜肉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鲜肉甲天下’的格局。”上述负责人称。

该人士表示,纵观近几年猪肉消费结构的变化,冷鲜肉及深加工制品在猪肉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呈缓慢增加趋势,消费区域集中在广东等南方市场的热鲜肉,在消费中的占比逐年下降。根据调研数据,仅对比热鲜肉及冷鲜肉,根据地域消费特点及屠宰企业分布,冷鲜肉多由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产,且多集中在北方市场,冷鲜肉在猪肉消费中的占比为40%,热鲜肉则高达60%。

整体来看,热鲜肉消费渠道以农贸市场为主,冷鲜肉则以超市、专卖店等渠道店为主,冷冻肉主要供给肉制品深加工企业、餐饮行业等市场主体。

编辑:姚红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市场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