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20时41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两轮猪周期“淬炼”三代养猪人:亏损的压力对谁都一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7-0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86

从养一头猪能赚3000元的疯狂,到养一头猪单月亏超500元的刺骨,两轮猪周期浓缩了养猪业的冰火两重天。

养猪一代秦英林、刘永好、陶一山曾站在浪潮之巅,“二代”“三代”们则在退潮后直面沙滩上的礁石。在行业周期的洗礼中,上市公司的三代掌舵人留下了各自的印记。

可亏损的压力不分代际,有人愁白了头发,有人彻夜难眠,有人没有休息日,开启连轴转工作模式。

老一代的定力成为锚点,“80后”刘畅在低谷中喊出“二次创业”,“90后”及更年轻的力量则积极运用数字化、跨界思维撕开新口子

寒冬过后,年轻一代的养猪人对农业的本质以及管理哲学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看法,也为行业带来更多观察和思考。

压力:因连续亏损白了头

6月28日,新希望董事长刘畅在北京参加了一场活动,她作为发言嘉宾上台进行分享。

刘畅的父亲刘永好、母亲李巍坐在台下,一家人在一起,如四年前她的一次发言情形一样。

四年前,刘畅意气风发,讲述新希望发展的四十年裂变——从饲料行业“大王”到农牧生态链“链主”的过程。

2021年,养猪产业链正处于史无前例的“超级猪周期”末端。而在2019年4月到2020年10月的“超级猪周期”顶峰阶段,养育一头猪能挣3000元,行业的赚钱能力创历史新高,很多人生出了养猪暴富的“梦想”,有人计划造楼房养猪,有人手握钞票,“一言不合”就开出年薪60万元招“养猪倌”。

如今,刘畅有了很多感叹:“最近几年,短短几个月就长了很多白头发。”“到现在为止睡眠不好,某一段时间强大压力落下了病,经常半夜忽然惊醒。”她羡慕且佩服刘永好的心态,无论经历怎样的事,都不会睡不好、吃不好。实际上,刘永好这种笃定的心态源于其经历过更艰难的岁月。

刘畅提及的强大压力是新希望自2021年开始出现的亏损——2021年亏了96亿元,2022年亏了15亿元,2023年出售了部分产业的控股权,一直到2024年才走出最低谷。

刘畅是“80后”,没有经历过父辈特别苦的日子,当新希望客观的数字亏损摆在面前,这便成了她的心病。

客观的数字亏损诞生于“超级猪周期”后的“最漫长的冬天”。2021年6月,猪周期正式拉开下行序幕,虽然在2022年有短暂的半年反弹期,但整体仍处于下行趋势,期间已累计亏损约21个月(截至2023年11月27日),远超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这轮周期的15个月亏损,为有统计以来亏损时间最长的猪周期。在这段时间,最大月亏高达559元/头,也是有统计以来月度亏损的最大值。

刘畅也很慌,她经历过几次行业周期,但都没有这一次的波动剧烈。于是,她去拜访了非常多的企业家,每天晚上都在想:“养猪行业会不会变成钢铁行业、水泥行业?最后会剩下谁?”很多小型企业让刘畅体会到一个铁律——不要亏,不能亏。

刘畅是少有以掌舵者身份经历过暴涨到暴跌“超级猪周期”的养猪二代人。她说要“舍我其谁”地进行二次创业,以经营为核心的精神,去破大公司病,比如将无效的PPT(演示文稿软件)砍掉70%。

扛担子:新问题倒逼新方法

一位头部养猪企业的高管向记者表示,现在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接班人,就算企业一代创业再怎么厉害,后继无人也是不行的。

纵然行业周期下行给掌舵者带来极强的逼仄感,二代接班团队的搭建也刻不容缓。

养猪龙头牧原股份在“超级猪周期”末端时刻踩了一脚刹车,告别规模扩张阶段。在注重养猪效益的阶段,牧原股份的“二代高管”团队开始涌现,核心成员包括首席财务官高曈(1994年)、屠宰肉食负责人秦牧原(1995年)、首席人力资源官王春艳(1992年)等。牧原股份高级管理层年龄横跨33岁至60岁。其中,40岁以下的占比超过40%。2019年,牧原股份计划从养猪朝陌生的屠宰产业发展,秦牧原主动接过了担子。

据牧原股份有关人士的回忆,当年牧原股份的屠宰业务没有自己的团队,秦牧原和他的团队都是从零开始。2020年末,牧原股份投产屠宰产能200万头/年,2020年屠宰、肉食业务的生产量是2.3万吨。屠宰业务的亏损一直持续到去年,秦牧原也面临着较大压力。据上述人士回忆,有几个月的时间,秦牧原与核心团队都没有过过周末,想尽办法降成本,跑通渠道客户。对于屠宰肉食而言,只要客户跑通,就能提高产能利用率来降低成本。对于大客户,秦牧原也亲自上场。去年,牧原股份屠宰、肉食业务的生产量是139万吨,是2020年的60倍。去年12月份,牧原股份屠宰业务已经实现盈利,今年一季度的经营状况同比得到大幅改善。实际上,牧原股份的年轻化团队有很多分工,对一些新事物都会展开专题讨论。记者注意到,牧原股份屠宰业务改善的一个关键是数字化改造——牧原股份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去年下半年完成全流程再造,并在一年一度的养猪节被重奖。

大企业之外,还有更多的小企业,接班的“80后”“90后”们,也在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刘畅说:“他们也是我的希望。”她分享自己曾拜访过一位湖北的年轻养殖户,这位年轻人继承家业后,通过在网上学习新技术、线下捣腾新设备,把自己的试验场打理得很好,同时也将成功经验推给其他养户,最后自己变成了散户群里的自养和经销相结合的商家。在新希望的智能化改革方面,很多智能化项目都是刘畅亲自作为尝试者或试错者。尽管有些项目早一点得到应用,有一些项目晚一点,但无论如何,她相信是科学和有序的发展。

在众多的养猪二代中,唐人神总裁陶业与刘畅的年龄、经历相近,很早就在父辈创立的公司上班。他从一线做到管理者,在2018年7月27日,陶业才成为唐人神总裁。

近日,唐人神一位高管向记者表示,陶业成为总裁之后,公司管理团队也增加了很多年轻人和新人,“公司成本持续下降,生产成绩指标越来越好”。他提到,降本增效的背后离不开公司投入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设备。

2023年,陶业在唐人e学堂上线启动仪式上提到,唐人神经过三十五年的创业发展,不缺经验和知识,但要进行知识萃取并建立数字化专业化的知识管理体系。

未来:养猪企业也有跨界文创IP等新玩法

不知不觉之间,温氏股份这家养猪龙头出现了第三代核心成员。

6月4日,温氏股份发布公告称,完成实际控制人的调整,此次调整标志着温氏家族控制权的代际传承进入新阶段,多位年轻一代核心成员正式进入实际控制人行列。

新增的实际控制人中,温蛟龙作为温氏创始人温北英长子温均生之子,代表着温氏家族第三代核心成员的正式入场。温蛟龙,今年37岁,2010年进入温氏前身工作,历任子公司副经理、营销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务。温氏股份有关人士表示,温蛟龙是最能代表温氏年轻化的核心成员。他曾提到传承的意义——根源上感知前辈们的初心和思想精神,温氏不是一个家族企业,是员工、客户、农户、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共同的平台。从去年5月开始,温氏股份对食品品牌格外重视。先是温氏佳润发布新的品牌定位——“中国黄鸡鲜品领导者”,后是与《舌尖上的中国》合作。温蛟龙表示,《舌尖上的中国》所倡导的价值观与温氏食品“民食为天,食唯安鲜”的品牌使命高度契合。

这也能看出,新生代的养猪人并不将自己的视野局限于养猪本身,而是在思考其他业务的可能。

这当中的代表之一是京基智农的董事长陈家荣,1988年出生的他曾任平安证券投行部业务经理等职,他还是港股美图公司的董事。就在5月底,京基智农宣布进军文创IP(知识产权)运营领域。

陈家荣表示,公司深耕现代农业六年,头均利润水平已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公司旗下应允之地将积极探索布局精神消费领域。他提到,今年随着哪吒等现象级IP的出现,中国文创IP赛道的天花板被打开了,大众的消费习惯也有所改变。在哪吒、泡泡玛特等IP的市场教育之下,今年市场到了成熟的时机。

这轮猪周期最难时刻已过,很多养猪二代对产业本身或者跨界有了更多思考。

刘畅对农业有了更多笃定,她说:“我不必羡慕那些互联网企业能够十年间创下万亿元的帝国。我不再去羡慕别人有多么美丽的翅膀,我骄傲于生生不息、永远存在的农牧行业,这个不断探索蛋白质、营养、生物科技前沿的行业。”

当然也有反思,比如以前更多是靠西方模式、管理知识去规划。但经历这轮猪周期的淬炼之后,刘畅认为,更需要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管理哲学去帮助企业家,摸索一条真正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