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猪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的规模扩张模式逐渐让位于成本控制导向。产能调控政策密集出台,行业竞争焦点从追求养殖规模转向提升生产效率。这一转变不仅重塑着市场格局,也为价格走势带来新的稳定因素。
产能调控政策持续发力
农业农村部近期召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会议要求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这些措施标志着生猪产业调控进入系统化阶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7%,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在政策引导下,多家头部企业已开始响应调控要求,主动减少能繁母猪存栏。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调减,二季度减量5.4万头至343万头。新希望等企业也明确表示,维持头均出栏体重120公斤左右,禁止商品猪流入二次育肥环节。
二次育肥群体面临严峻挑战。受限于供给端收紧和检疫证明获取困难,二次育肥养殖户补栏意愿下降。多省份生猪调入调出量明显减少,大部分养殖企业不再开具饲养票,调运开票难度增加,运输成本大幅上升。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二次育肥模式的盈利空间,部分前期高价补栏的二育猪源出栏后存在亏损现象。
行业竞争重心转向成本控制
生猪养殖行业竞争思路已从"卷规模"过渡到"卷成本",头部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近年来养殖端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核心指标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取得显著突破。当前头部企业PSY普遍达到25头至32头,部分优秀猪场甚至可突破35头。
规模场和散户的成本差距体现在多个维度。规模化的养殖和技术可分摊养殖成本,低蛋白日粮技术、智能化养殖等都可提高生产效率,规模化采购及优化饲料配方可降低成本支出。头部企业PSY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话语权及议价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行业龙头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牧原股份年初至今养殖成本逐月下降,5月份已降至12.2元/公斤左右。温氏股份5月份的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也达到12元/公斤至12.2元/公斤,成本控制能力均进一步提升。多家上市猪企都明确了年度降本目标,牧原股份全年生猪养殖成本目标低至12元/公斤,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目标13元/公斤。
环保措施趋严也将对提升行业生产质量、限制产能无序发展起到显著影响。系列新环保措施主要聚焦于养殖布局优化、粪污处理升级、污染监管强化等方面,旨在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部分地方县市明确不再新批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对于已建成的养殖场,要求采取达标排放模式。小散乱和不达标猪场将逐步清退,有利于集中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