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望着猪价跌跌不休,养殖户们眉头紧锁。
生猪市场再度陷入“跌跌不休”的困局。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第1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2.7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4%,同比下跌28.6%。
三季度以来,国内生猪市场呈现“旺季不旺”的异常态势,国庆、中秋节日消费提振有限,猪价不涨反跌。
10月中旬以来,在市场调节和政策调控的共同作用下,生猪价格总体回升。那么,四季度的猪价能否绝地反弹?
01三季度“旺季不旺”
生猪市场在第三季度遭遇“旺季不旺”的异常局面。传统消费旺季却未能带来预期的价格回升,全国生猪均价震荡下行。
以江津区为例,第三季度生猪平均价格仅13.63元/公斤,环比下降8.46%。猪肉(后腿肉)第三季度平均价格23.57元/公斤,环比下降2.88%。
产能持续释放是导致猪价下跌的首要原因。今年以来,随着新建养殖场的投产和部分规模场的复养,生猪存出栏量持续上升。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达4035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3.5%。
消费疲软继续延续,第三季度为高温季节,整体消费受到影响。虽然为暑假期间,但旅游消费等增量不足以扭转整体疲软趋势。
与此同时,替代性畜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形成对猪肉的持续替代压力。2025年前三季度鸡肉价格为22.88元/公斤,同比下跌3.3%;鸡蛋价格为9.42元/公斤,同比下跌10.6%。
02供需失衡的深层矛盾
生猪供应持续增加,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52992万头,同比增加962万头,增长1.8%。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68万吨,同比增3.0%。
2025年1-8月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24870万头,同比增17.4%。仅8月份屠宰量3350万头,环比增5.8%,同比增29.6%。
养殖效益显著下滑,9月猪粮比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行业总体进入亏损区间。
据山东省畜牧总站数据,三季度外购仔猪育肥头均亏损54元。在价格跌破成本线后,部分养殖户因资金链紧张选择“割肉”出栏。
养殖效率提升加剧供应压力。随着种猪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进步,以及营养、管理、技术、疾病综合防控等多维度优化提升,生猪养殖中的PSY和MSY均实现了提升。
根据推算,2025年我国生猪行业的MSY或升至21头。
03近期市场的微妙变化
11月初猪价连续下滑。卓创资讯数据显示,进入11月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11月6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为11.68元/公斤,四个工作日内累计下跌0.41元/公斤。
供应增加是导致11月初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11月初养殖企业日度出栏量持续增加,11月6日,卓创资讯监测样本企业日度出栏量为20.18万头,四个工作日累计增加3.47万头。
与此同时,二次育肥热度下降,对猪价的支撑力度减弱。10月31日卓创资讯监测样本企业周度二次育肥占比为9.45%,但进入11月后,二次育肥热度同样较为平淡。
需求端表现平稳。从10月底到11月初,生猪屠宰量运行趋势相对平稳。11月6日,卓创资讯监测生猪屠宰量为18.41万头,较四个工作日前仅微幅增加。
04四季度猪价能否绝地反弹?
近期价格走势已表现出一定回暖迹象。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份第4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2.76元/公斤,环比上涨3.6%,已连续两周上涨。
同时,东北全域、华北、华中和西北大部分地区等共计12个省市的猪价行情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上涨。
从生猪供应来看,前期生猪集中出栏增加和大猪存栏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期供给压力。四季度生猪出栏节奏趋于平稳,有助于缓解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
同时由于二次育肥减少,预计大猪出栏量同比下降,而需求进入季节性高峰期,大猪价格上涨有望带动标猪价格温和回升。
从猪肉需求来看,四季度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气温下降将带动居民家庭腌腊、灌肠等需求启动。
随着腌腊、年货备货等季节性消费启动,猪肉消费进入全年旺季。
综合来看,预计四季度猪价将呈现“先抑后扬、温和反弹”的U型走势,10月中旬触底后,后市猪价有望保持温和回升态势。
05行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生猪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日前,在广东新兴举行的2025年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头部企业的代表认为,面对当前行业“内卷”加剧的严峻挑战,亟须通过产能调控与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走出困局。
能繁母猪去化进程缓慢是制约市场恢复的关键因素。2025年6月—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仅减少8万头,减产速度远低于预期。
一般来说,只有在仔猪销售和商品猪养殖利润都亏损的情况下,才能刺激养殖主体主动减少产能。
大型养殖企业仍在逆势扩产。2025年上半年20家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激增20.46%,增加1600多万头。
TOP10养殖企业出栏量同比增长15%,散户出栏量下降8%,头部企业市占率已达40%。
养殖成本差异导致企业盈利水平显著分化。2025年三季度,自繁自育模式勉强维持微利,而外购仔猪育肥则已陷入亏损。
成本领先猪企头均盈利仍超过200元/头,显示出行业内部管理水平差异带来的盈利分化。
06养殖户如何平稳度过调整期?
面对行业调整期,建议养殖场户精准把控生产节奏,强化成本管控,特别是散户与中小养殖场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出栏。
成本管控上,可积极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与豆粕减量替代方案,借助集团企业的订单养殖、托管代养模式获取技术支持。
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精简管理流程来降低成本。
资金流管理至关重要。养殖场户需加强评估自身资金状况,优化资金流,制定严格的现金流计划。
果断淘汰低效能母猪,不逆势扩张“赌后市行情”,减少无效投入,等待市场回暖。
关注政策引导与市场变化。在阶段性低价背景下,建议关注收储、轮储等影响。
同时,随着气温下降,需关注北方低温疫病可能带来的影响。
猪价在四季度的反弹空间有限。在供需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猪价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绝地反弹”,更可能呈现“温和回暖”的态势。
行业连续8周亏损,且近期处于中度亏损状态。这种亏损若持续,将加速行业产能去化,但过程可能较为漫长。
市场参与者目前最关心的是南方腌腊需求全面启动后,能否有效消化部分供应压力。历史数据显示,11月中下旬是传统腌腊旺季。
随着气温下降,猪肉消费进入全年旺季,这或许是生猪市场的一线曙光。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