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清晨,恩施来凤的养殖户王朗就用三轮车往养殖场运玉米饲料。他养了400头黑猪,指望今年能多挣点。如今生猪价格下跌,但黑猪为代表的优质风味猪价格韧性强,成为新卖点。
没想到,一纸新政让王朗这些养猪散户陡添烦恼:农业农村部公布养殖场新的规模标准,养猪场年出栏量需达到500头以上才能合法合规经营。
500头的门槛,让王朗有点不知所措。
包括黑猪在内的土猪都是散养,涉及千家万户,规模不大,品质好。普通生猪以规模化圈养为主,肉质较土猪肉差。同时,圈养快,散养慢。在猪肉市场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生猪养殖如何在规模和品质、发展快与慢之间寻找平衡?产业新政下,小型养殖户何去何从?
养殖场新标下的行业变局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养猪场新标准,9月1日正式生效。行业主管部门开始对标摸底,同时开启市场整顿。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员刘望宏介绍,当前我国生猪业产能相对过剩,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新政目的在于引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发展节粮优质快长的黑猪产业,部分替代普通瘦肉型猪,也是行业发展的契机。
今年我国黑猪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湖北农发零号食品有限公司综合运营总监范漫介绍,当前全国黑猪出栏量预计突破2000万头大关,约占全国生猪市场的3%。
为何普通生猪过剩、黑猪快速增长?
范漫说,如今消费者对于猪肉口感品质有着更高要求,从以前吃饱到现在吃好、吃少,吃的健康同时也关注性价比。一些大型养猪企业加快市场布局,增加黑猪等土猪养殖规模。
土猪规模化养殖卡在哪
土猪是重要的农业战略资源。湖北是生猪养殖大省,也有一些本土猪种,比如阳新猪、恩施黑猪等,目前主要以小规模散养为主。
王朗说,恩施水土富硒,平均海拔900米以上,环境好,无污染,散养土猪肉自然含硒,猪肉吃起来更香更好吃。
传统喂养方式提升猪肉品质。王朗介绍,他们当地人喂养黑猪很讲究,把青草、谷糠、南瓜、玉米粉等煮熟了之后才喂猪。熟食减少病菌,更利于吸收,猪肉纤维更细腻,脂肪含量适中,口感鲜美。
这种精细的小农传统喂养模式,能否直接嫁接到规模化大场上去?
刘望宏说,虽然土猪存在突出优点,比如肉质好、抗病抗逆性强、耐粗饲等等。但我国地方型土猪同样存在一些明显短板:有的生长在高原,有的生长在高寒地带,有的在南方山林,差异很大,繁殖力也各不相同,有的育肥生长周期长达一年,瘦肉率不到50%。这些都会导致其因饲养成本过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若按散户饲养的精细程度养殖,会给规模化养殖场增加新的成本,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原生黑猪品种规模化养殖困难重重。养殖端供应量上不来,阻碍了土猪产业的提档升级。
零号土猪的破局
面对土猪养殖的危与机,农发零号公司尝试破局。
今年六月,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发布最新畜禽新品种审定鉴定结果,“楚乡黑猪”生猪新品种上榜。这是湖北省第一个自主培育瘦肉型黑猪新品种。
范漫说,“楚乡黑猪”由湖北农发畜牧集团联合华农团队经过13年不懈努力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优化了饲养周期和成本,且保留了土猪的肉质和风味。
“楚乡黑猪”克服了传统黑猪长得慢的产业痛点,如何在规模化养殖上突破?
“为克服土猪由传统散养导致的规模偏小问题,我们建立一套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恩施四方牧场业务主管余春意说,公司基地坚持传统喂养方式,仔猪圈养到30公斤后再放到自然环境中散养,用青饲料和农副产品煮熟后投喂。这种喂养方式会让养猪成本高一些,但我们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产销不愁。
农发零号公司现在已经与王朗签订合作协议,未来还计划吸纳更多像王朗这样的优质散户,给他们发放优质猪仔,联系养殖贷款渠道,树立养殖方式和标准,另外提供销售渠道。
王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把百把斤仔猪买回来,放到山区散养,养到240斤以上出栏,全程监控,公司统一回收。”王朗笑着说,得到农发零号公司的优惠补助后,他们这些散户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了。
零号土猪旗下恩施土猪现有产能30万头。未来楚乡黑猪在恩施的整体养殖布局,在3年内达到20万头,其中一半的产量将来自合作的中小养殖户。
擦亮鄂产黑猪品牌
当前国内风味猪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已经隐隐有了洗牌趋势。农发零号公司开始加速全产业链布局。
品种和养殖的问题解决后,农发零号公司建起现代化加工生产线。
东西湖加工中心年产量300万盒流水线开足马力生产。今年底,黄陂横店区35亩新加工厂即将落成完工,它将成为华中首家集肉食生产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肉食超级工厂,年产能将达到5万吨。
湖北农发集团选用楚乡黑猪鲜肉产品供应港澳市场,已占据当地猪肉市场90%以上,当地月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同比翻倍增长。
未来5年,农发零号公司将在全国实施“百城万店”计划,快速覆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零号土猪把我们小猪场拉进来一起发展,公司发展和我们小猪场命运紧密相连,我对未来很有信心。”王朗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