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19时32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2025年9月16日)简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9-17  来源:🔗一凡帝诺维奇  💛142

2025年9月16日,农业部会同发改委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简要分析如下:

一,生猪产能调控的意义

本次会议再次强调了生猪产能调控是生猪价格调控体系的一部分,而生猪价格调控是物价调控体系的一部分,物价调控的目标就是提振CPI,而猪肉是影响CPI的最大单一权重商品,具有重要意义。

发改委主导的生猪价格调控主要针对头部养殖企业,主要是因为去年以来头部企业出栏量持续大幅提升,市占率持续提升。发改委认为头部企业是行业产能增加的主要因素。

二,生猪价格调控体系

生猪价格调控由发改委主导,根据职能部门不同,共分为四个机制。

1,资本市场机制

由发改委主导,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组成。今年以来,已经采取了停止生猪养殖企业IPO、窗口指导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停止定增、减少上市养猪企业发行企业债等方式来减少上市企业的融资。

2,进出口机制

由发改委主导,海关、商务部组成。

去年年底,海关总署发布了 《SN/T 5652.3-2024 基于追溯码和定位技术的进口食品溯源指南 第3部分:肉类产品》,并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行。该指南旨在:规范溯源流程,对进口肉类产品(包括胴体、脏器、副产品及其制品,但不包括罐头产品)的溯源系统构建和实施提出了统一要求;确保信息透明与可追溯,通过追溯码和定位技术,促使供应链中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通关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能够被有效记录和共享。该指南有助于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快速定位和召回,但显著提高了对进口猪肉的要求,抑制了猪肉进口量。

2025年9月10日起,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直接抑制了欧洲猪肉的进口。

3,储备调节机制

由发改委主导,商务部组成。

通过储备肉的收储和放储来调节生猪价格。今年以来,商务部在生猪价格并未深度亏损的情况下,多次采用轮储、收储的方式来干预市场价格。未来,该机制将继续加大收放储的频率和规模,更加及时和直接的干预生猪价格。

4,生猪产能调控机制

由发改委主导,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成,是生猪价格调控最基础的部分。

今年5月底以来,该机制已经多次约谈头部企业,要求降低出栏均重;农业农村部也对各省农业部门提出了减产、降重的要求;同时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也召集会员进行座谈,商讨产能调控的具体举措。

三,生猪产能调控的逻辑

在发改委正式启动物价调控时,今年年内能够出栏的生猪头数已经基本确定(年内出栏生猪最晚3月就已经配种),调控能繁母猪已经无法影响今年年内生猪价格。因此为了提振下半年生猪价格,发改委首先提出降低行业出栏均重,进而减少下半年猪肉供应。除了农业部在6月中旬对各省农业部门提出降重要求外,发改委主要监测头部30家养殖企业,要求他们在8月底前将生猪出栏均重降至120公斤左右;同时要求农业部门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二次育肥。

从结果上来看,到8月底,前30家养殖企业基本都完成了降重任务,为后续的供应减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业部门虽然未能彻底禁止二次育肥,但是在舆论的宣传和生猪经纪人借机“加钱”的影响下,二次育肥还是受到不小的影响,整体规模加速萎缩。

在完成降重指标后,发改委自然将下一个调控的重点指标放到了能繁母猪数量上。

四,本次会议的具体举措

1,头部企业带头调减能繁母猪

今年6月农业部会议提出到今年年底全国调减能繁母猪100万头,本次会议要求头部25家企业到明年1月底前合计减少能繁母猪100万头,并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能繁增量确定调减具体任务。

2,全国范围调减能繁母猪

各省份调减能繁母猪100万头。各省份根据2024年初修订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规定的各省能繁母猪存栏和目前的实际能繁母猪存栏,确定本省本次调减幅度。这一调控任务可能与前述头部企业产能调减任务有重合,但仍会额外带来一些调减额度。

3,2026年继续实行能繁母猪数量调控

本机制将在上述能繁母猪调减任务完成后,根据届时行业母猪效率和市场情况制定2026年能繁母猪调控目标。

4,稳体重,限二育

各企业在完成降重任务后,要保持生猪出栏体重在120公斤左右。同时再次强调严厉打击二次育肥,防止行业出栏均重反弹。

5,降出栏

明确要求头部企业2026年整体出栏同比减少10%。各家企业减少幅度由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制定,大致可能仍会参考各家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出栏量增幅。

考虑到非头部企业的产能下降,头部企业出栏减少10%大致会带动2026年全国出栏减少5%。

6,严环保

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2025年同样也是很多污染治理行动的收官之年。

除了全国范围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外,还有各省、区、市根据上述文件制定的本地工作规划及各地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等。因此2025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本就压力山大,今年以来各地环保部门检查、处罚力度明显加强。

本次会议再次提出要同作为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成员单位的生态环境部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查处力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在压减头部企业产能的同时,为了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清理行业低效产能。

7,控信贷

现金是生猪养殖企业的生命线,我国生猪产能从2019年非瘟疫情的毁灭性打击下迅速恢复,离不开信贷的支持,尤其是政策性信贷。但是在2021年我国生猪产能基本恢复之后,还有大量企业利用信贷资金进行大规模扩张,造成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目前,仍有一些企业负债率较高,金融风险较大。

本次会议要求同为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成员单位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严控信贷投放,尤其是用于生猪产能扩张的信贷投放。

8,减补贴

本次会议要求同为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成员单位的财政部减少刺激生猪产能增长的各类补贴,同时要求各地方政府停止针对生猪产能扩张的补贴,减少可能刺激生猪产能增长的各类补贴。

五,小结

总的来说,本次会议内容超出我的个人预期,凸显出有关部门调控生猪产能,提振CPI的坚强决心。虽然没有明确禁止头部企业以联农助农的名义转移产能,但是限制各省总体产能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此类行为。

发改委调控的力度远远大于行业主管部门,成功调降头部企业的出栏均重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在此次会议之前,发改委调控重心一直在出栏均重上,并未明确能繁母猪调控,本次会议是发改委首次明确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三次煤炭产能调控,还是两次钢铁产能调控,发改委有充足的产业调控的成功经验。我个人相信这次生猪产能调控在发改委的主导下也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可能与会议实际内容或精神有偏差,以会议实际内容为准。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