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17时59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美国取消对华限制,中国猪业要变天?四大层面影响养猪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7-07  来源:🔗中国养猪网  💛102

“7月4日,商务部一条‘美国已取消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的新闻,直接冲上了热搜!”最近,这条消息在农业圈、养殖圈炸开了锅——持续数月的贸易摩擦终于按下“暂停键”,而这场“博弈”的结局,对咱们普通老百姓、养猪户,甚至整个餐饮行业,都藏着实实在在的“红利”!作为深耕养殖行业十年的观察者,今天我就掰开了揉碎了讲:美国取消限制,到底给中国猪业带来了哪些“真金白银”的变化?这4大影响,你必须知道!

第一重利好:饲料成本要降了!养殖户的“春天”要来了?

“现在喂一头猪,光饲料成本就要占70%!”河南养殖户老张最近在朋友圈叹气——今年猪价刚有点起色(14-15元/公斤勉强保本),饲料价格却像坐过山车,豆粕一度涨到3770元/吨,让他直喊“喂不起”。但这次美国取消限制,直接给饲料成本“松了绑”!

根据最新政策,2025年7月1日起,中国对美国大豆的关税将从120%暴跌至23%——这意味着什么?美国大豆到岸价将从现在的1008美元/吨,直接降到约500美元/吨,和巴西大豆价格差不多!更关键的是,豆粕作为饲料的“核心原料”,价格已经跟着跌了:今年二季度豆粕现货价从4月高点3770元/吨,回落到了3000-3070元/吨。业内预测,随着美国大豆“降价入场”,未来豆粕可能进一步下探到2800元/吨左右!饲料成本降了,养殖户的压力是不是小了?但先别急着高兴——饲料便宜了,可能反而延缓产能去化!

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有4042万头,比正常保有量多出3.9%。换句话说,市场上的猪还是“供大于求”,猪价短期难大涨。不过,国家早就留了“后手”:可能会下调能繁母猪保有量标准,甚至通过“窗口指导”引导猪企主动减产——毕竟,只有产能降下来,猪价才能真正“稳”住!

第二重机遇:种猪引进“开绿灯”,国产猪也能“弯道超车”?

“以前想引美国种猪,手续卡得严,现在限制取消了,是不是能多引进点?”江西某大型猪场的王老板最近一直在打听消息。美国种猪确实有优势:121天就能长到100公斤(比国内猪快10天),料肉比2.3:1(国内平均2.8:1),一窝能生14.2头(国内平均12头)。2025年一季度,国内从美国进口了1200头种猪,占总引种量的34%——可见养殖户对“美系猪”的认可。但咱们的底气也很足:中国种猪自给率已达95%!比如牧原的“牧原1号”,料肉比已经降到2.4:1,和美国猪只差0.1;温氏的“华农温氏猪”,产仔数也追上了国际水平。

这次限制取消,更大的意义是“技术合作”——美国种猪企业可能会更愿意分享育种技术,国内企业也能引进高端品种,加速“本土化改良”。毕竟,“拿来主义”不是终点,咱们的目标是“青出于蓝”!

第三重惊喜:动保、饲料服务“升级”,养殖更省心!

“以前用进口疫苗,总觉得‘贵但靠谱’;用国产的,总担心效果不稳定。”山东养殖户李大姐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纠结。美国动保巨头嘉吉、礼蓝,饲料添加剂企业硕腾……这些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一直是国内养殖户的“心头好”。

但过去受贸易限制,引进成本高、审批慢。现在限制取消了,这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将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比如嘉吉的新型疫苗,可能更快拿到国内批文;礼蓝的驱虫药,或许能针对中国猪群特性优化配方;硕腾的饲料添加剂,可能帮养殖户进一步降低料肉比。

更关键的是,“狼来了”也能倒逼国产企业进步——国内动保企业再也不能“躺平仿冒”,得拿出真本事和进口产品竞争。正如一位养殖户说的:“不是我们崇洋媚外,是猪不会说假话——好用、省钱的产品,谁不用?”

第四重利好:消费回暖,猪肉自由更近了?“中美关系好了,经济肯定要火!”

北京的张阿姨最近在菜市场感慨,“去年不敢下馆子,今年朋友聚会多了,买猪肉都更舍得买排骨了。”贸易摩擦缓解,最直观的影响是经济预期好转——企业投资意愿增强,老百姓收入稳了,消费自然“活”起来。对猪肉来说,虽然进口冻肉可能增加(美国猪肉关税从44%降到10%,到岸价从20元/公斤降到16.5元/公斤),但别慌!

国家早就“出手”了:2025年以来,我国大幅缩减猪肉进口配额;国内毛猪价格已跌到16元/公斤以下,进口冻肉根本没价格优势。换句话说,咱们的餐桌,还是以国产猪肉为主——消费回暖,只会让咱们买到更新鲜、更便宜的鲜猪肉!利好虽多,但别“躺平”!

美国取消对华限制,确实是中国猪业的“历史性时刻”——饲料降成本、种猪提质量、技术补短板、消费促增长,每一步都在给行业“输血”。

但咱们必须清醒:资本主义的“善意”从来不是永恒的,“反复横跳”才是常态。就像网友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次胜利,是咱们硬实力(比如粮食安全、产业升级)的底气;未来的发展,还得靠自己!对养殖户来说,别光等着“饲料降价”,该淘汰的低效母猪还得淘汰;对行业来说,别满足于“引进技术”,该啃下的“种猪芯片”硬骨头还得啃;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吃猪肉更安心、更便宜的日子,真的要来了!

最后,附上商务部答记者问原文:

商务部:中美伦敦经贸会谈后,双方于近期确认了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具体细节。目前,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中方正依法依规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申请。美方也采取相应行动,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有关情况已向中方作了通报。

总的来说,美国取消对华限制措施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此后,西方再想动用类似经济手段施压,必将三思而行。对中国生猪产业而言,这直接带来饲料成本下降、种猪技术升级等短期利好,也有利于上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宏观经济改善。当然,资本主义经济体的政策具有反复性,“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仍是现实逻辑,因此需始终保持警惕,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期待中国猪业能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