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21时30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谋破局,以科技与生态重塑产业新赛道
——东北养猪交流会筹备启动会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7-08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112

7月2日,一场关乎东北生猪产业未来的重要会议——东北养猪交流会暨第三届黑龙江TOP40猪业峰会筹备启动会在哈尔滨举行。

此次大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指导,东北养猪交流会组委会主办,中国畜牧业协会中畜传媒、中国畜牧兽医报社、黑龙江龙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大会旨在凝聚行业智慧,应对市场波动、疫病风险和成本攀升等多重挑战,为东北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务实办会,聚焦优势创参会价值

与会期间,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副会长、猪业分会会长刘宗虎在介绍会议筹备情况时强调,本届大会将突出专家阵容、强化南北互动、创新品牌展示与区域协作。特别策划的“东北猪业巡礼”板块将生动呈现东北养猪独特风采,并深度剖析当前现状,探寻未来发展机遇。中国畜牧兽医报社社长刘波指出,会议必须立足现实,摒弃官话套话,切实围绕东北优势资源,为参会者创造真实价值。

“我们将整合媒体及相关协会资源,依托中畜传媒优势,联动多方力量,确保本届活动能给参会者带来更大收益。”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产业》杂志社社长王泰伟表示,交流会启动仪式后将通过报纸、视频号、公众号等全渠道广泛宣传,进一步打造行业交流与传播平台。

当前猪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东北地区凭借技术、服务、宣传及专家资源等优势,具备显著发展潜力。河北省农技协会养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闫恒普表示,黑龙江养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人才储备、环境优势,以及去年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发起的仔猪联盟等一些创新举措。他建议,会议务实聚焦,突出东三省特色,精准对接参会者需求,通过专家交流与技术分享,让各方切实受益,推动区域养猪业高质量发展。


破局困境,倡导回归生态本质

眼下我国养猪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传统粗放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需求。面对行业普遍困境,原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综合处处长陈宏发出深刻追问,并指出转型方向。

症结在哪?陈宏认为,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产业生态平衡,需转向“适度规模、农牧循环”的新赛道。要以种养结合为基础构建自然循环体系,通过上下游协同和社会化服务提升效率,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科学调整产能。核心是打破“唯规模论”,在管理能力与资源禀赋间找到平衡点,建立环境友好、质量可控、供需匹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既是对千年养殖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现代农业规律的遵循。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则进一步为大会指明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回归生态循环,旗帜鲜明反对国外工业化养殖模式,推动种养结合、动物福利优先的健康养殖,保障猪肉安全美味。二是聚焦实战经验,摒弃传统专家论坛,邀请一线成功养殖者分享其真实降本增效、销售突围案例,确保经验可复制、可落地。三是构建共赢平台,精准对接养猪人与服务商需求,聚焦成本与市场波动等痛点,设计互动环节促成务实合作。

仇华吉建议,大会要采用“主人公+嘉宾+点评”的立体形式,强化参与感与实效性,致力树立行业生态健康养殖标杆。


打通流通新赛道,挖掘产区价值潜能

“今年举办的东北养猪交流会暨第三届黑龙江TOP40猪业峰会旨在从行业层面破局当前养猪业发展困境,优化产业结构并提升整体竞争力。”中畜传媒总经理霍艳军表示,从区域角度推动东北养猪业与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依托三方优势资源,通过广泛媒体传播和丰富活动经验,为行业提供深度内容,全面提升会议品牌影响力。

针对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生猪产区的优势,河南省生猪产业协会秘书长宋云海提出构建“产区直供销区”肉类流通新模式的战略构想。他根据当前猪价分析,黑龙江与山东存在0.8元/公斤的毛猪价差,山东与江浙沪又有0.3~0.4元/公斤的价差,具备显著跨区销售利润空间。宋云海强调,提升产区屠宰加工能力、构建高效物流体系、主动对接销区采购商、打通商超渠道至关重要。通过“粮食转化—就地屠宰—冷链外销”模式,不仅能发挥产区土地、环境优势,更能获取加工流通环节利润,实现从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的转化。对此他呼吁,政府牵头组织产销对接会,整合全产业链资源。

吉林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秘书长王阳表示:东北猪业振兴需聚焦成本控制与特色发展。当前牧原集团养殖成本已达12.2元/公斤,东北企业应通过提升PSY、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发挥地域优势实现6元/斤以下的可持续成本目标。要充分利用东北“大粮仓”的饲料优势、冬季抗病的气候特点,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同时应重点培育东北民猪等特色品种,满足消费升级对优质特色猪肉的需求。在疫病防控方面,需结合本地实际融合全国经验,特别是加强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建设,保障产业安全发展。通过南北交流互鉴,推动东北猪业在降本增效、特色养殖、疫病防控等方面实现突破,最终实现产业振兴。


务实推进智能化,用数据证明价值

“中国畜牧业经过几代人努力已实现工业化高效生产,鸡蛋价格从我毕业时就2.5元/斤,到现在价格差不多,这就印证了生物工程带来的高投入高产出。”黑龙江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谷实生物集团董事长殷学中表示,我国通过优化种源(蛋鸡、奶牛、肉鸡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体系,既保障产能又确保食品安全。建议媒体和专家加强科普宣传,消除公众对饲料、药物的误解,强调“优质种源+现代化管理”才是核心。会议应明确受众定位,聚焦“中国食品安全可信赖”的核心信息,用数据对比展现产业进步。

针对产业智能化落地难的现状,北京小龙潜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鞠铁柱深入剖析了早期概念炒作、周期波动影响投入以及企业转型决心不足的三大原因。他强调,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关键在于从具体场景切入,以3—6个月内可量化的收益证明其作为“产出”而非单纯“投入”的价值。当前核心任务是打造标杆案例,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现智能化如何降本增效、驱动变革,从而逐步扭转行业认知,推动务实转型。

近年来黑龙江养殖业发展迅速,与山东合作成效显著。南方市场对北方生猪需求旺盛。辽宁牧奇大地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金艳说,销路打开了,但当下生猪养殖面临的痛点不一,从一线猪饲料生产企业的视角分析,需注重节本增效,解决高产猪与商业饲料不匹配问题。她建议,加强南北交流,借鉴南方经验。呼吁平台应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优质资源对接,助力产业提升。

“蓝耳病同样是养猪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华生维克生物工程(漯河)有限公司兰净康品牌负责人刘涛称,蓝耳病造成的重大损失每年约600亿元,合每头猪100元。需要通过疫苗净化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如山东放养企业通过优化疫苗使用(B级苗占比10%)已实现部分成效。刘涛说:“我们企业率先推出‘蓝耳病净化无效退款’承诺,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帮助养殖户实现每头猪增收百元的目标,将技术承诺转化为实际效益。”

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标志着以“科技赋能、成本优化、疫病防控及区域协同”为核心议题的深度探讨正式开启。此次东北养猪交流会筹备启动会成功汇聚了行业协会领导、顶尖科研专家、资深企业家及一线实践者的智慧,为东北生猪产业精准把脉,在生态转型、流通革命与智能升级等关键领域凝聚了突破性共识。这场思想碰撞不仅为即将到来的东北养猪交流会暨第三届黑龙江TOP40猪业峰会奠定了务实创新的基调,更清晰勾勒出一条依托科技与生态双轮驱动、重塑东北猪业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记者 张林萍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