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08时06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分析 » 行情分析 » 正文

秋凉后猪价能否迎来转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现代畜牧网   发布日期:2025-08-15 💛214

一、7 月猪价冲高回落:一场短暂的 “缩量拉涨” 博弈

(一)年内次高点的短暂狂欢

7 月 3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迅猛攀升至 15.37 元 / 公斤,达至年内次高水平。这一价格走势背后存在复杂的市场因素。

月初,集团化猪场出栏压力较小,其敏锐把握市场变化,采取阶段性缩量策略。此策略导致市场生猪供应减少,引发市场预期变动。同时,部分区域受降雨影响,生猪调运受阻,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短期供需错配,推动价格上升。

然而,随着规模场出栏量逐步恢复,加之散户压栏生猪集中上市,市场生猪供应量迅速增加,供过于求局面显现。在强大供应压力下,价格从高位回落,进入震荡下行通道。截至月末,价格回落至 14.58 元 / 公斤,充分展现市场多空博弈的激烈性。

(二)产能兑现的首个压力测试

2024 年 3 - 12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环比增长。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增加预示未来生猪供应量将大幅上升。到 2025 年 8 月,适重生猪供应环比增加,这是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的直接体现。

据 Mysteel 数据监测,7 月规模企业集中出栏时普遍采取 “降重操作”。由于市场供大于求,企业为快速出货,降低生猪出栏均重,较正常水平低 3 - 5 公斤。但这一操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市场供需格局,多数企业出栏计划完成率不足 90%。部分压栏生猪顺延至 8 月销售,形成跨月供应压力叠加,为 8 月猪价回调埋下伏笔。产能兑现带来的供应压力是影响猪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8 月胶着困局:供需两端的 “冰火两重天”

(一)供应端:放量压制与缩量试探的反复拉扯进入 8 月,规模场按既定计划加速兑现产能,前中旬日均出栏量较 7 月同期增长 12%,市场生猪供应量迅速增加。部分企业为规避后市风险,采取 “降重 + 保量” 策略,将生猪出栏均重降至 110 公斤左右,标猪供应集中度提升,加剧市场竞争。

而中小散户对低价存在抵触情绪,采取阶段性缩量挺价策略。市场呈现 “集团场放量、散户惜售” 的分化格局,猪价在 13.7 - 14.2 元 / 公斤区间窄幅震荡。这种价格波动反映出供应端内部策略分歧,使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二)消费端:高温疲软与替代分流的双重挤压立秋后,全国多地持续 35℃以上高温。在此高温环境下,居民家庭猪肉采购量同比下降 15%,户外餐饮消费近乎停滞。白条猪批发市场日均交易量不足 7 月峰值的 60%,下游屠企面临 “毛白价差” 倒挂困境,生猪收购价与白条肉批发价价差缩至 2.5 元 / 公斤,较正常水平收窄 40%。为避免亏损,屠企缩量收猪,部分中小型屠企开工率降至 40% 以下,行业陷入低迷。

此外,白羽肉鸡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均价同比下跌 20%,以 9 - 10 元 / 公斤的价格吸引众多消费者,分流约 20% 的猪肉消费需求,进一步压制猪价上行空间,猪肉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三、秋凉展望:旺季预期下的转机与挑战

(一)需求端的 “曙光信号”

8 月下旬,生猪市场需求端出现积极变化。大中院校开学带动食堂集中备货,据行业数据统计,此时期食堂猪肉采购量预计较平常增长 10%-15% 。同时,中秋节前食品加工厂启动腊肉、火腿等制品生产,对中高端生猪需求提升明显,中高端生猪价格较上旬上涨 0.5 - 1 元 / 公斤。

北方地区气温回落,居民提前为腌腊猪肉做准备,终端市场鲜销走货速度环比改善 5%-8% 。市场情绪从 “悲观观望” 逐渐转向 “谨慎乐观”。

(二)供应端的 “去化攻坚战”

尽管产能去化进程已持续 3 个月,但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 4%,市场供应宽松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据卓创资讯测算,8 月适重生猪存栏量高达 4.2 亿头,环比增长 2%,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压力。若后期养殖端不能有效控制出栏节奏,9 月生猪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部分规模化企业已开始调整策略,计划将 9 月出栏均重提升至 120 公斤 ,通过提高生猪品质和重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 “提质增效” 以对冲价格风险。中小散户面临资金链与压栏风险双重考验,被动去产能迹象初步显现,部分散户开始减少养殖数量或退出养殖行业。

(三)博弈升级:政策与市场的双向角力

国家发改委持续密切监测生猪市场动态,7 月下旬启动 20 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为市场信心提供短期支撑。但冻品库存消化周期长达 3 - 6 个月,短期内难以快速消化,无法直接有效缓解现货市场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8 月下旬猪价反弹高度取决于两大关键变量:一是规模场能否达成 “控量稳价” 共识,避免集中抛售;二是终端消费回暖幅度能否覆盖新增供应。从历史数据看,开学季对猪价提振幅度通常在 0.5 - 1 元 / 公斤 。若中秋备货力度超预期,猪价或短暂回升至 14.5 - 15 元 / 公斤 ,但受制于庞大产能基数,反弹持续性存疑。

四、养殖户生存指南:在震荡中寻找确定性

(一)精准把握出栏节奏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生猪市场环境下,精准把握出栏节奏对养殖户实现效益最大化和降低风险至关重要。对于体重处于 110 - 120 公斤区间的标猪,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价格上涨趋势出现时果断出栏。此体重范围内标猪的肉质和市场接受度较为理想,逢涨出栏既能及时锁定利润,又能避免过度压栏增加养殖成本,防止因生猪体重过大影响肉质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体重超过 130 公斤的大猪,养殖户需进行精细的成本收益分析。结合当地屠宰场收购价格,仔细核算饲料成本,因大猪体重增加会使饲料摄入量和转化效率发生变化。通过计算 “盈亏平衡点”,综合考虑养殖成本与预期销售价格确定最佳出栏时机。若继续养殖大猪可能面临亏损风险,应果断出手及时止损变现,以防范后期市场价格回落造成更大损失,确保资金回笼和养殖可持续性。

(二)强化成本管控能力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成本管控是核心环节,尤其在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时,强化成本管控能力更为重要。当下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处于阶段性低位,养殖户应合理规划饲料储备,建议储备 30 - 45 天用量的饲料,以充分利用价格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避免过度储备带来的资金占用和饲料储存风险。

在饲料配方优化方面,养殖户可适当增加杂粕使用比例。杂粕作为相对廉价的蛋白质来源,在合理搭配下能满足生猪营养需求,显著降低饲料成本。例如,在保证生猪生长性能不受影响前提下,将杂粕在饲料中的占比提高 10% - 15% ,可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5% - 8%。同时要注重饲料品质和安全性,防止因使用劣质饲料导致生猪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生物安全管理也是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高温季节是生猪疫病高发期,一旦发生疫病,不仅会导致生猪死亡、产量下降,还会增加治疗成本和防疫投入,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必须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免疫等措施。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每周至少进行 2 - 3 次彻底消毒;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所有进入猪场的人员和车辆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和检查;按照科学免疫程序及时为生猪接种疫苗,提高生猪免疫力。通过有效实施这些措施,可将生猪疫病发生率控制在 5% 以内 ,避免 “价跌 + 病损” 的双重打击,保障养殖效益稳定。

(三)关注政策与数据动向

在生猪市场体系中,政策和数据对养殖户决策具有重要指引作用。养殖户应定期跟踪农业农村部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此数据是反映生猪市场产能的重要指标,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直接影响未来生猪供应量和市场价格,通过持续监测和分析该数据,养殖户可提前预判市场走势,为养殖和出栏决策提供依据。

国家发改委的收储政策是政府调控生猪市场的重要手段,市场价格过低时启动收储计划增加市场需求稳定价格,价格过高时投放储备猪肉增加市场供应平抑价格。养殖户需密切关注收储政策动态,及时了解收储时间、数量和价格等信息,把握市场机会。

规模企业的出栏计划对市场价格有重要影响,养殖户可通过行业媒体、专业平台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分析其对市场供应的影响,调整自身出栏策略。

养殖户可借助 “中国养猪网” 等专业平台获取实时猪价行情,这些平台汇聚丰富市场信息,包括各地猪价走势、市场动态、行业分析等,有助于养殖户及时了解市场价格变化和最新市场资讯。

在此基础上,养殖户可尝试建立 “市场供需 - 价格走势 - 出栏策略” 的联动分析模型。通过深入研究市场供需关系,结合价格走势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出栏策略。如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时适当减少出栏量等待价格回升;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及时增加出栏量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此分析模型,可提升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使养殖户在复杂市场中立足。

结语:在博弈中等待 “供需再平衡”

2025 年生猪市场正经历 “产能去化阵痛期” 与 “消费结构转型期” 的叠加考验。8 月胶着行情本质是供应端 “保量快跑” 与需求端 “温和复苏” 的阶段性错配。随着秋凉天气来临,需求旺季已至,但猪价能否真正突破困境,最终取决于产能去化深度与市场信心修复速度。对于行业而言,这既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长期过程,也是倒逼产业升级的机遇,只有紧跟市场节奏、强化成本优势的主体,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稳定发展。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市场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